隨著數位資訊時代的來臨,科技日新月異,電子設備變得愈輕薄短小,很多學生選擇使用筆電、平板做筆記,不但打字速度快,也能隨手查詢很多資訊,然而各方研究顯示,無論是孩童或成人,透過手寫,學習成效更佳且能夠體現更佳的記憶力及理解運用能力。
2020年,挪威科技大學(NTNU)的神經心理學教授奧黛麗・范德米爾(Audrey van der Meer)對12位年輕人與12位孩童進行大腦活躍活動的研究,為了分析與紀錄他們的腦波活動,每位參與者被罩上超過250條電極,當大腦活動時,電極裡的傳感器會非常靈敏地接受到大腦所產生的電脈衝。
每一位參與者分別進行手寫、打字和繪畫測試,而每項活動各需45分鐘。而研究顯示,相較於打字,年輕人與孩童的大腦在手寫時都更加活躍,研究者在手寫者身上接受到每分鐘500個數據點。
Audrey解釋:「通過書寫,大腦中的記憶區更變得加佳活躍。書寫時,手部進行的複雜動作,刺激了運動神經元,加上眼睛看見自己寫的字、耳朵聽見書寫時發出的聲音,這些都產生了很多感知,而這些感知經驗使得大腦不同區域間產生聯繫並且激活大腦使其準備好學習,而我們會學得更好、也能記得更多。」
書寫時,大腦較為活躍,研究人員接受到更多的數據點。圖片來源:pixybay
雖然有些老師持反對意見,認為使用電子產品,讓孩子產生較少的挫折感,讓他們更有動力,也更容易寫出更長的文章。相反的,手寫會降低孩子學習的意欲。Audrey則認為,雖然學習用手寫字是頗為漫長的過程,但是讓孩童經歷手寫過程中的挫折是相當重要的。練習錯綜復雜的筆畫與字型有很多好處:學習對於手部運作感知與技巧的良好掌控,不似鍵盤打字,手部的運動軌跡幾乎都是相似的。時常手寫,能讓讓大腦隨時處於學習狀態。
書寫及繪畫有助於孩子的腦部發育及學習成效。圖片來源:pixybay
2014年《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刊登一篇研究,比較手寫或用電子產品打字做筆記,對學習會產生何種影響。觀察發現,當人們打字做筆記時,會盡可能記下老師說的一切;而手寫做筆記的學生,因為寫字速度的關係,被迫選擇性地紀錄,然而在其選擇的過程,資訊經過大腦進行較仔細地處理,雖然筆記的完整性不如打字紀錄,但在內容的記憶運用上,研究人員發現關鍵性的差異:同樣觀看一場演講,問學生關於記憶性的事實問題,如日期、地點,使用不同方式做筆記的學生表現相近,然而在概念運用上,手寫筆記的學生表現更加優異。
雖然打字幫助紀錄了資訊的完整性,但手寫才是真正啟動大腦消化、輸出的機制,無論是課堂中做筆記,或是課後整理筆記,拿起紙和筆吧!正是因為手寫速度慢,無法逐字紀錄,才會激活大腦處理新資訊,加強記憶與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