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專欄

不買評量之後呢?給筆記新手的超實用懶人包

2020.07.06

繼上篇熱門文章「給孩子買評量 不如教孩子如何做筆記」後,今天這篇文章將會針對國文科、地理科、歷史科,這三個對筆記新手來說,比較難下手的科目做介紹。如果你也正在煩惱不知道該如何有個好的開頭,開始做專屬於自己的大考筆記,不妨參考看看吧!

 

事前準備:

  1. 活頁孔筆記本 (建議B4大小)
  2. 藍、紅、黑色的原子筆是必備款
  3. 原子筆再另外準備兩色 (顏色不能太刺眼會影響閱讀 例如:馬卡龍藍)
  4. 便利貼或標籤可以用來補充資料
  5. 每個顏色的原子筆要賦予固定的意義
  6.  代表重要程度增加、綠色代表原因)
  7. 較難的概念 需附上例子幫助記憶
  8. 不要省空間!像分手一樣,不同章節請分的乾淨,看得舒服最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國文科:

國文筆記建議直接寫在課本裡,因為經常需要仰賴上下文才能針對字詞做出精確的解釋,不斷的重複閱讀課文也能增強語感,讓你在考試時,即便腦袋一片空白,偶爾還是能憑語感猜答案!

  1. 許多大文豪、古代作家的資料請做成比較表格,考前才不會手忙腳亂
  2. 體裁格式的演化請一定用表格列出!(例如:中國古代小說各朝代的演進)
  3. 經典文言文的背景資料、文章特色條列示寫下
  4. 相似字、詞一併列出,放在一起一看就知道哪裡不同
  5. 雖然課文下已有字詞解釋,在內文旁仍可將較難的字詞解釋手抄在旁。如此在閱讀課文時,還能同時記憶艱澀的解釋
  6. 較難的生字用紅筆圈起來,總複習時就不必一一細看
  7. 修辭法請上課認真聽,直接寫在句子旁邊

地理科:

地理科非常需要花時間消化資訊,做筆記就是驗證自己對於課本內容熟悉程度的好方法。在做地理科筆記時,主要劃分為兩階段:首先是用螢光筆在課文上劃出重點,並在課本空白處補上老師上課時的補充。到了段考前,再將螢光筆的內容以及上課補充精簡化,謄抄在空白的筆記本上。大考前累積下來,就是你獨家的學測大補帖了。

  1. 地理的內容基本上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因此上述要求的「給各個顏色的筆賦予固定的意義」就會顯得特別重要。在二次複習時,只要看特定顏色標註的句子,閱讀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 地理筆記可分為:地圖筆記、概念筆記。概念筆記指的是在全球通用的地理知識等資訊整理。地圖筆記的製作方式,下面會繼續介紹。
  3. 將空白地圖列印下來,將地形、河流明親自寫上去
  4. 透過條列式、表格化,將地區資訊補充在地圖筆記旁
  5. 在常考的氣候區,請將緯度、洋流(請給涼流、暖流、韓流不同顏色)標上
  6. 用色塊分割地圖,例如:中國農業區分類、全球氣候區分類等。

圖片來源/pixabay

 

歷史科:

歷史科考的就是考生的記憶力,尤其歷史的變遷又摻雜了各式的因果關係,無法像地理科一樣,完全用邏輯和基本知識推斷。只能善用表格、條列式筆記來協助記憶。做筆記的過程是:先用黑色的筆將課文做基本整理(去掉不太重要的話)謄抄在筆記本上,再用各色的原子筆、螢光筆等,在黑色筆記上標註重點、因果關係、背景補充等。

  1. 根據朝代演變順著寫筆記,可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建議新手可先用點列示寫下個時期的重要事件、歷史背景等。
  2. 重要人名、政策、年份用螢光筆標註(最常考的)
  3. 藍色筆可用來補充背景資料
  4. 當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都依序完成後,請將他們並列比較,因為這三個地方的歷史是同時發生的。此處可藉由西元年份釐清重疊部分。
  5. 在準備世界史時,將古地圖列印下來,依照歷史事件,釐清因果脈絡。(例如:波斯帝國的擴張、羅馬帝國的分裂等)

 

看完上面這麼多小撇步以後,是不是感到躍躍欲試,想趕快開始製作自己的第一本筆記了呢?每個人的思考邏輯都不一樣,因此上述的筆記辦法在試過之後,可以依照個人需求做調整。趁著學期剛開始,趕快一起來試試做筆記吧!

 

專欄作者 李芝謙

訂閱專欄
教養兒女、教育趨勢、家教相關知識,立即訂閱專欄!最新、最實用的教養資訊都在交清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