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煩惱孩子總是抓著手機不放,或者一天花上好幾小時在電腦桌前打遊戲嗎?或許在開口責罵孩子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孩子使用手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社群媒體和電玩遊戲。
對於國高中的孩子來說,和同儕保持緊密的聯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社群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通常一個人至少會有兩到三個不同社群媒體的帳號(例如:Facebook、Instagram、Line),不同的平台裡又會有各式各樣的小群組。當群組跳出一個訊息,孩子可能因為不想被排除在話題外面,而急著想要點進去看。這樣的現象稱之為FOMO(Fearing of missing out),指的是人過於沈溺於虛擬世界中的歸屬感,並且害怕和世界脫軌,因此不斷的想要接觸網路和手機電腦。尤其當孩子對於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沒有自信的時候,網路上的朋友是讓他暫時逃避現實生活的庇護所之一,因此更難從中抽離。
圖片來源/Pixabay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電玩成癮列入醫學疾病當中,並指出沈迷電玩可能會對現實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電動玩具雖然不失為一項舒壓的娛樂,但就像飲酒一樣,過量便會傷身。以下將提供幾項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PA)的評估標準,幫助您觀察孩子是否有電玩成癮的現象:
圖片來源/Pixabay
大部分孩子拿到手機的年紀是在國中,此時又恰巧是叛逆期的開始。「你到底要我說幾遍手機收起來!」「再玩你眼睛瞎掉我不管你!」父母親的碎念還有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加想要反抗,或是敷衍應對,這樣的回應又會讓父母更加生氣,最後引發家庭衝突。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溝通之前,應該先讓孩子有「自覺」,這樣接下來的溝通才能更加順利。那麼,如何讓孩子發現到自己花在電子產品和網路上的時間太長了呢?無論是安卓(Android)系統,或蘋果產品的iOS系統都有提供紀錄「螢幕使用時間」的功能,除了能看到自己總共花了多少時間在上面,還會自動幫你分別計算花在不同應用程式上的時間。家長能先和孩子一起利用這個功能做個小實驗,記錄孩子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手機上,討論看看這些時間是否是有必要的?或者如果把這些時間省起來,能拿去做什麼事情?
應用程式商店中有各式各樣的APP可以幫助家長控管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有的甚至能提供遠端操作的功能。但是,強制性的管理並不能有效戒斷手機成癮,相對地,應該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律。筆者還在國高中的時候,也曾煩惱無法戒掉手機的習慣,當時下載了一款APP,直到現在仍然受用。這款APP叫做Forest,是以小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延長專注時間。首先,先選擇自己想要種的樹,只要在限定時間內不使用手機,就能得到這棵植物,將它種在自己的專屬花園中。美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就能得到金幣,可以去購買其他更漂亮的植物。
要改掉手機成癮的習慣,需要循序漸進。剛開始嘗試時,不要太急著設下過於困難的目標,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提高成功率,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雖說有工具可以幫忙,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討論、耐心引導。讓孩子知道電子產品雖然方便,但要聰明地使用,不要讓遊戲和社群媒體成為自己的主人。
相關文章